酶标仪的工作原理和核心组件介绍
酶标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ISA)等实验中酶的活性的光学检测仪器。它通过光谱扫描或光谱密度测量来获取实验数据,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准确、快速的实验结果。
核心组件和工作原理
1. 光源和滤光片 酶标仪的核心组件包括光源、滤光片和光电检测器。光源通常是一个发光二极管(LED)或灯泡,它可以发出多种波长的光。滤光片则用于选择性地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通过,而阻挡其他波长的光。这一单色光随后被用于照射到样品上。
2. 微孔板 微孔板是酶标仪中的关键部件,它由许多微小的孔组成,每个孔中都含有待测的样品。这些微孔板的底部通常涂有一层固体吸附剂,如聚苯乙烯,用于固定抗原或抗体。
3. 微处理器和数据显示 光电检测器负责将透过样品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。这些电信号随后经过前置放大、对数放大和模数转换等处理,由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。最终,处理后的数据会在显示器上显示,并可以打印出来。
4. 自动化进样和检测 一些酶标仪配备了自动进样系统,可以通过机械驱动机构自动移动微孔板,实现样品的自动进样和检测。这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,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。
酶标仪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
1. 准备样品: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微孔板中,并确保所有样品和试剂都已准备就绪。
2. 加样:如果是自动进样酶标仪,则机械臂会自动将样品加到各个微孔中。如果是手动酶标仪,则需要操作者自己完成加样步骤。
3. 反应:在特定的条件下,样品中的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变化。这个过程的时间通常由试剂盒设定。
4. 比色:酶标仪发出的单色光穿过微孔板中的样品,部分光被吸收,部分光被反射。反射的光被光电检测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。
5. 数据分析:电信号经过一系列的放大和转换处理后,由微处理器计算得到样品的浓度或含量。结果显示在屏幕上,并可以打印出来。
6. 结果解读:操作者根据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,判断样品中的目标成分的含量。如果结果超出预期范围,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实验或进一步的分析。
综上所述,酶标仪通过精确的光谱测量技术,结合微处理器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,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。了解其核心组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,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一设备进行科学研究和临床检测。
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| DYCW100 | 样品体积要:0.2~2µL,检测范围:200~1000nm,核酸测量范围:2~5000 ng/µl, dsDNA ,氙闪光灯, 可达 10 年,结果显示样品浓度。 |
全自动洗板机(科研型) | DY-TSP3006 | 8针/12针设计,可清洗,支持跨行清洗,残液量小于1μm |
全自动酶标仪(科研型) | DY-ELI3015 | 8通道,波长范围:400-1000nm,标配405、450、492、630滤光片,配置抑制率测量模块, |
全自动酶标仪(科研型) | DY-ELI3016 | 8通道,波长范围:400-1000nm,标配405、450、492、630滤光片,需要另配置电脑 |
全波长酶标仪(科研型) | DY-ELI5050 | 范围:230 - 850nm;读数范围:0.000 - 4.000Abs;CV≤0.5%,触屏;温控及比色皿(选配) |
全波长酶标仪(科研型) | DY-ELI5055 | 范围:190 - 1000nm;读数范围:0.000 - 4.000Abs;CV≤0.5%,触屏;温控及比色皿(选配) |
地址:
广州市花都区清塘路绿地国际空港中心6地块7栋229-230(营销部);
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花安中路3号碧桂园空港广场4栋3楼(财务和物流部);
电话:400-108-7698; 13922153995;020-86372297
邮箱:sales@gzcvl.com